中國光伏行業
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一、2019年發展形勢
?。ㄒ唬┊a業規模
2019年,盡管在政策調整下,我國光伏應用市場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海外市場增長,我國光伏各環節產業規模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9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達到46.2萬噸,同比增長19.4%,產量約34.2萬噸,同比增長32.0%;硅片產量134.6GW,同比增長25.7%;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7%;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0%。

?。ǘ┻M出口情況
在海外市場的拉動下,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雙反”以來首次超過200億美元。其中,硅片出口額為20億美元,出口量51.8億片(約27.3GW),單晶硅片出口量約占70%;電池片出口額為14.7億美元,出口量約10.4GW;組件出口額為173.1億美元,出口量約66.6GW。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量均超過2018年,創歷史新高。多晶硅進口方面,雖然國內多晶硅供應大幅提升,但隨著國內硅片產能的持續擴大,對海外多晶硅的需求量仍未減弱。2019年,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進口量約為14.1萬噸,同比增長12.8%,進口額約為11.7億美元;多晶硅進口單價約為8.3美元/Kg,同比下降38.9%。
?。ㄈ檬袌?/div>
2019年雖然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再次同比下降,但是新增和累計光伏裝機容量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2019年,我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1GW,同比下降32.0%;截至2019年底,累計光伏并網裝機量達到204.3GW,同比增長17.1%;全年光伏發電量22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3%,占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3.1%,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2019年,我國光伏發電采取了優先支持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平價項目,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采取競爭配置方式確定市場規模的管理方式。經過競價最終確定了22.7GW的裝機規模,但因政策出臺時間較晚,項目建設時間不足半年,很多項目年底前無法并網,再加上補貼拖欠導致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下降等原因,截止2019年底競價項目實際并網量只有目標規模的三分之一。在裝機結構上,集中式光伏電站新增裝機17.91GW,同比降低23.1%,其中第四季度新增裝機10.18GW,是前三季度新增裝機總和(7.73GW)的1.32倍;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12.19GW,同比降低41.8%,其中戶用光伏市場發展超出預期,僅用4個月完成全年目標,10月戶用裝機達到100萬千瓦,為單月歷史最高水平。
?。ㄋ模┘夹g創新
產業化技術方面,多晶硅生產綜合電耗已降至70kWh/kg-si,受益于萬噸級設備的采用,設備投資成本已下降至1.1億元/千噸;硅片方面,單晶爐單爐投料量提升至1300kg,鑄錠單晶技術已開始產業化應用,158.75mm、166mm等大硅片技術批量生產;晶硅電池組件方面,PERC單晶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達到22.3%,N型電池研發、生產規模逐步擴大,60片單晶PERC組件功率達到320W。與此同時,我國光伏企業在PERC、TOPCon、異質結、IBC等高效晶硅電池生產技術、薄膜電池技術研發上先后取得突破,并不斷刷新世界記錄。
前沿技術方面,鈣鈦礦電池研發效率不斷取得突破,纖納光電在其20MW量產線上生產出了轉換效率達到14.3%的鈣鈦礦薄膜組件,2019年先后兩次刷新世界紀錄,并被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收錄到最新版的光伏組件效率進展圖中。協鑫納米制造的1300c㎡鈣鈦礦光伏組件轉化效率達13.48%,并已建成10MW級別大面積鈣鈦礦組件中試生產線。產業資本和風險投資也開始關注,金風科技與三峽資本先后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注資鈣鈦礦電池研發和生產企業。
生產成本方面,多晶硅生產全成本降至60元/kg以下,領先企業降至50元/kg以下。2019年企業單晶PERC組件成本降至1.31元/W左右,光伏發電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降至4.55元/W左右,度電成本降至0.28-0.5元/kWh,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系統初始全投資成本可下降至4.35元/W左右。
?。ㄎ澹┊a業政策
2019-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相關行業管理政策均有重大調整。在項目建設管理方面,由補貼驅動向平價優先、補貼退坡轉變,由規?;芾硐蚴袌龌瘷C制調節轉變。在平價光伏發電項目項目管理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1月發布《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試點項目建設。在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方面,4月,發改委價格司印發了《關于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761號);5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從總體思路上來看,轉變了以往由國家統一向各省下達年度建設規模的項目管理方式,而是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三部委及有關部門聯合施策,財政部門定補貼額度、價格部門定價格上限、能源部門定競爭規則、企業定補貼強度、市場定建設規模、電網定消納能力,通過全國范圍內的競爭性配置確定能夠獲得補貼的項目業主、電價補貼和總體規模。此外,對于戶用光伏項目進行單獨管理,安排了7.5億元的資金總額和0.18元/度的固定度電補貼。從執行效果來看,在保證光伏發電建設總體規模的同時有力降低了補貼強度需求。據國家能源局數據,總計2278.8642萬千瓦,3921個項目納入2019年國家競價補貼范圍,項目所需平均補貼強度低于0.07元/度,較2019年確定的指導電價所需的平均補貼強度下降50%。
在補貼兌付流程方面,2020年1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先后印發《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20〕5號)。其中明確,國家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目錄,自2020年起,凡是符合條件的存量項目均納入補貼清單,這對于目前亟待交易的存量光伏電站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r格和盈利
整體看,光伏產品價格繼續下滑。從產品類型來看,受需求下滑影響,多晶產品價格降幅明顯超過單晶產品,尤其是進入12月,多晶產品價格出現斷崖式下滑,企業盈利承壓,甚至開始虧現金流。從生產環節看,多晶硅環節因為產能供需失衡,價格一度跌穿成本線。對于多晶硅生產企業,雖然單晶用多晶硅致密料價格保持平穩,但多晶用多晶硅料價格畸低;新線成本較低,但老線成本較高,綜合來看,多晶硅企業盈利能力不容樂觀。硅片環節,2019年單晶硅片因為供不應求,全年價格相對堅挺,盈利能力在制造環節中屬于首位。電池片環節,在經歷了2019年PERC電池供過于求導致的價格滑坡后,盈利能力出現下滑,隨著四季度需求的回升,頭部企業的盈利能力基本恢復。組件環節,多晶組件受益于海外市場和國內扶貧和戶用市場的拉動,前三季度表現較好,價格未出現大幅下滑。但進入四季度隨著單晶組件價格的持續下滑,部分多晶訂單開始轉向單晶,導致多晶組件需求減弱,價格重新開始下跌;而單晶組件則因為國內的需求啟動較晚價格下滑幅度較大,但因為電池片價格的快速下滑導致下半年的盈利能力持續走高。
?。ㄆ撸┩赓Q形勢
2019年,光伏對外貿易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美國雖然在2019年底終于決定豁免雙面組件的201關稅,但由于中美貿易的敏感關系和美國本土制造企業的強烈反對,豁免決定仍存變數,況且在2019年這一豁免決定就已經有所反復。此外,直接進口美國的光伏產品仍需疊加“雙反”、301關稅,直接出口貿易關稅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印度為了支持本土制造業的發展,相繼推出了印度制造、保障性關稅、BIS認證等政策。印度制造要求部分印度光伏發電項目必須采購印度本土生產的電池和組件。2019年10月,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進一步要求只有在印度使用未擴散硅片制造的光伏電池才應視為國產。BIS認證要求六種光伏產品需要通過該認證才能在印度市場銷售,其中包括晶硅組件、薄膜組件、光伏逆變器(延遲執行)等。保障性關稅仍在延續,但印度財政部于2020年2月1日宣布將進口光伏電池和組件的關稅由12.5%增加到20%,雖然該關稅目前處于豁免狀態,但不排除保障性關稅取消后,該關稅被要求恢復。
此外,貿易保護也開始呈現新的表現形式——知識產權訴訟。2019年3月4日,韓華新能源分別在美國和德國對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歐洲的REC Group提出訴訟,指控對其存在專利侵權行為。韓華起訴的專利侵權主要指向這三家公司生產的PERC電池技術,這一技術已經成為目前的產業化主流技術。盡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11月提交的一份文件顯示,此案目前暫緩審理,預計未來兩周內將作出不侵權判決,但截止目前仍未看到明確的最終裁決。如若韓華勝訴,一是將直接導致我國晶科、隆基、REC三家光伏企業的PERC電池組件喪失美國市場;二是將導致我國光伏企業不得不拋棄目前已大規模量產的PERC電池技術,而轉向其他電池技術,倒逼我光伏企業采取替代技術,增加產品生產成本;三是可能作為其他貿易壁壘調查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證據,并對我國光伏企業開拓其他海外市場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