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是不是真正的高效單晶 關鍵還要看它...

            核心提示:效率和成本是電站投資商投資電站時考慮的兩大因素,兼具效率和成本優勢的產品尤其受到投資者青睞。而“領跑者計劃”實施以及光伏“超級領跑者”計劃的提出再次讓高效產品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單晶與多晶之爭也再一次甚囂塵上。
                  效率和成本是電站投資商投資電站時考慮的兩大因素,兼具效率和成本優勢的產品尤其受到投資者青睞。而“領跑者計劃”實施以及光伏“超級領跑者”計劃的提出再次讓高效產品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單晶與多晶之爭也再一次甚囂塵上。數據統計顯示,盡管單晶的轉換效率高于多晶,但同等條件下,高效多晶的投資回報率仍力壓單晶。隨著技術改進帶來的功率提升,量產單多晶組件功率差將進一步縮小,多晶組件由于兼具效率和成本雙重優勢,仍將持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1、高效平價是根本 

            由國家能源局牽頭推動、實行的光伏“領跑者計劃”從2015年開始執行,該計劃的目的是鼓勵先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從而加快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自“領跑者計劃”實施以來,符合領跑者標準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而如何在符合“領跑者”標準的產品中進行選擇,則直接關系著投資者的收益。

            行業內的公認指標是LCOE(Levelized Cost of Energy),即“平準化度電成本”。

             從上面的計算方法可以看到,影響度電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初始建設成本與發電總量。 

            根據規定,多晶組件轉換效率需達16.5%,單晶轉換效率則是17%以上。我們選取達到領跑者門檻效率的270W多晶組件、280W單晶組件以及290W PERC高效單晶組件三款組件,分別從初始投資和發電總量角度進行對比。 

            在光伏電站投資中,組件成本占比約為45%,剩余的成本占到55%,因而在組件發電量一致的前提下,組件效率更高,可以在剩余的成本上節約費用。而剩余的成本中受組件效率高低影響的因素,主要是土地、支架、線纜、安裝等環節,其實只占到總成本的20%左右。因此,如果高效率組件帶來剩余成本降低的同時,因自身成本增加導致45%的組件成本上升過多,則反而會導致項目整體度電成本上升,項目收益率下降。 

            首先,我們對比一下光伏電站投資成本重頭----組件的價格,以裝機容量達20MW的項目為參照,并對建設成本進行了核算。從下列數據可以看出:多晶組件憑借每瓦3.12元占據上風,其性價比大大高于主流高效單晶技術產品。

             

            高效多晶

            單晶

            高效單晶PERC

            組件規格

            156*156*60

            156*156*60

            156*156*60

            組件功率

            270W

            280W

            290W

            組件單價

            3.12元/W

            3.30元/W

            3.40元/W

             而以50MW項目為基礎,分別列出應用三款不同組件對應的建造成本,并考慮到25年土地成本差異,多晶組件單瓦的總成本以6.92元遠遠勝過單晶與高效單晶組件,從下面的表格可以對比出高效多晶的性價比優勢。 

            單位:元/W

            高效多晶

            單晶

            高效單晶PERC

            組件

            3.120

            3.300

            3.400

            與組件數量相關的BOS價格

            樁基支架

            0.680

            0.656

            0.633

             

            線纜

            0.200

            0.193

            0.186

             

            匯流箱

            0.030

            0.029

            0.028

             

            接地

            0.034

            0.033

            0.032

             

            施工

            0.250

            0.241

            0.233

             

            25年土地費用

            0.450

            0.434

            0.419

             

            合計

            1.644

            1.585

            1.531

            與組件數量無關的BOS價格

            2.160

            2.160

            2.160

            總成本

            6.924

            7.045

            7.091

            總成本差異

            -

            +0.121

            +0.167

            Data Resource:EnergyTrend

             綜合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組件功率每上升10W,可以給系統BOS成本帶來約0.05~0.06元/W的差異。然而,由于三款組件本身的價格差異太大,導致單晶高效率優勢并未帶來總建設成本的下降。按照50MW的項目來看,單晶、高效單晶與多晶組件系統成本相比,分別將高出600萬與850萬左右。

            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符合“領跑者”標準的組件發電量差異。根據PHOTON戶外長期跟蹤報告,每瓦發電量多晶組件與單晶組件無明顯差別(如下圖),差別主要來源于組件的封裝質量、封裝材料、衰減等因素。目前行業各家公布的組件衰減參數情況基本相仿,單晶產品首年衰減3%,多晶則為2.5%;而單晶弱光響應能力稍強,所以選對組件制造商以及BOM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來看,單多晶組件每瓦發電量幾乎一致,這意味著以在中國建設電站的成本模型來考慮,如果要使度電成本下降,單晶280W組件的價格只能比多晶270W組件高0.06元/W;而PERC單晶290W組件的價格,也只能比多晶270W高0.12元/W以內才能實現平價上網。

            因此,高效技術是否能真正給電站業主帶來總投資回報的增益,不能僅僅關注組件的功率,結合成本因素全面考慮才更符合實際情況。高效單晶技術要大量普及,不能光靠國家領跑者劃出的門檻,而是必須在控制成本上多下功夫,確保能與高效多晶技術保持在合理的價差范圍內。在組件成本中占相當比重的硅片,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目前單多晶硅片價差一元的水平,至少要減半,單晶組件的性價比才能顯現。

            2、領跑者升級 達標產能將明顯變少 項目按時完工并網難

            領跑者計劃規定,多晶組件轉換效率需達16.5%,單晶轉換效率則是17%以上。由于單晶組件的轉換效率高,80%的單晶產能都能滿足這一要求,而多晶能達到16.5%的產能比例則要少很多。隨著最近“超級領跑者”的呼聲越來越高,新的門檻出來后,單晶產能能達到標準的比例勢必將大幅下降。

            過半領跑者項目規定電站在2017年6月30日前滿足并網發電的條件,最晚也要在2017年9月30日前滿足并網發電的條件。盡管目前TOP5的組件企業在不斷加大高效單晶產品的產能,但是考慮到高效單晶產能完全釋放的時間、高效單晶產品出口和內銷比例分配的問題,實際可用于新一批領跑者電站的高效單晶產品仍將供不應求。

            與此同時,隨著高效多晶技術的發展,多晶組件在成本增加很有限的前提下,效率也在穩步提升。單多晶組件功率差異將從過去的20W左右縮小到10W甚至5W。目前多晶275W組件已經量產,當明年上半年超級領跑者推出時,多晶組件的量產功率預計將達到280W,價格預計將依然控制在現有水平。這樣的性價和產能優勢將對單晶發起強勁的挑戰。而扎堆采購單晶PERC組件恐再次出現推遲交貨6個月的窘境。

            3、異質結雙面電池技術 助力度電成本再度下 

            光伏行業屬于泛半導體領域,同樣適用于摩爾定律。伴隨著周期性的、幾乎無止境的技術進步與迭代,光伏發電的成本將幾乎無止境的下降,同時,光伏市場與產業規模會有長達幾十年的高速擴張。預計到2020年,光伏發電有望實現平價上網。 

            “光伏發電成本持續降低,在用戶側實現平價上網”既是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也是所有光伏人的愿望。目前,主流一線廠商在高效組件的研發上不斷投入,各種高效技術百花齊放。在各種高效技術中,異質結雙面電池技術正以高達21%以上的單面發電效率、首年0.5%逐年0.4%的超低衰減、超低的功率溫度系數、更好的弱光發電性能以及雙面發電帶來額外的發電量,而更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 

            在多種綜合因素的疊加影響下,異質結組件每瓦發電量將比普通單多晶組件高出20%以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動度電成本的下滑,即使建設成本比普通單多晶要高,也能將這部分成本在后續的發電收益中迅速收回。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