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期內,公司堅持以“能源轉換”和“一帶一路”為戰略出發點,建立以能源儲存為核心,可再生能源生產及應用為輔助的清潔能源產業平臺,做強做優電池制造和儲能業務。并根據報告期內國家出臺的相關行業政策以及公司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了相關業務的發展策略及節奏。但受制于經營資金缺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階段性低迷的影響,公司業務收入不達預期。
報告期內,公司各板塊的經營規模及相關業務的開展均受制于資金狀況,導致公司整體營業收入低于上年同期,且處于經營虧損狀態。但是公司通過經營戰略調整和業務調整,取得一定的成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虧損金額已較上年同期有明顯的下降。由于公司逾期債務問題暫未能解決,按原合同計提相關罰息違約金數額較大,導致整體虧損比上年同期上升。
報告期內,公司整體銷售收入約5.34億元,凈利潤為-4.48億元,其中列支利息及罰息約3.17億元。由于總業務量開展不足,導致報告期內虧損額與預期相比偏差較大。報告期內虧損較大的主要是鋰電池和清潔電力板塊的子公司。
報告期內鋰電板塊完成收入約1.00億元,由于公司鋰電板塊資產和負債較重,該板塊的虧損大部分來自于資產折舊、融資利息和違約金。報告期內,公司調整了業務策略,開發了適合儲能和其他非汽車動力類電池產品。結合目前訂單和四方《合作協議》帶來的流動資金,下半年鋰電池業務有望實現較大增長。
受缺乏流動資金的影響,導致出貨量減少,報告期內鉛電池板塊實現收入約1.04億元。目前公司已經與第三方供應鏈公司合作,在保證資金的情況下,下半年業務量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
儲能及光伏發電業務板塊完成收入約7119.80萬元,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主要是報告期內大部分儲能及光伏發電項目尚未開工。下半年隨著儲備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在保證資金的情況下,該板塊的收入預計將會有較大增長。
車輛租賃運營類業務,報告期內完成營業收入約2.50億元,收入和利潤情況基本符合公司預期。隨著公司戰略調整的逐步深化,該板塊將呈現逐步收縮狀態。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為約1.56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采取了收縮性經營策略,加大應收款回收,減少非主營業務支出。但為實現業務進一步增長,仍需要有新增的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