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向日葵的營收規模不斷下降。2018年,公司營收下降至6.57億元,為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近三年,公司年復合增長率-28.84%。2019年一季度,向日葵營收進一步下降,僅7,711.84 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59.75 %。
受營收下降影響,公司的凈利潤也是一跌再跌。2018年,更是跌破眼鏡,巨虧11.46億元,主要原因除了收入下滑、毛利為負外,還有受政策影響產生的5.9億元資產減值損失和3.9億元營業外支出。2019年一季報虧損雖有所減少,但仍虧損0.12億元。距離公司上市時的高光時刻越來越遠。
因此,對于向日葵來說,海外市場和相關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2年開始,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采取“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同年5月,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中,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傾銷稅。
這對向日葵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從向日葵的營收結構來看,自2010年公司海外收入達到21.88億元后
另外,PVInfolink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季度末,全球硅片總產能超過160GW,年化產能利用率僅為74.6%,競爭更加劇烈。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531新政”),核心內容為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這直接導致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對公司經營產生嚴重影響。
國內外政策疊加及產業整體危機之下,不可避免,向日葵的營收受到了影響。
難以變換航道
在“雙反”和“531新政”面前,整個光伏產業雖受到影響,仍有實現突圍的頭部企業,向日葵的敗局其實還摻雜著許多個體因素。
從盈利表現來看,2012年和2018年兩個行業低谷期,向日葵都尤其“極端”,其中2018年毛利率低至-1.63%,為全行業最低,這與向日葵最初的定位有很大關系。
光伏產業鏈的前端是硅片,由硅料加工成規范尺寸的硅片,應用于下游的電池和組件,而硅片又分為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兩種,區別在于前者轉換效率和成本均高于后者。
隨著單晶硅片技術的不斷提高,其性價比優勢逐步顯現,市場主流品種已經由多晶逐漸切換為單晶?,F階段產能過剩的現象也正在隨著單晶硅片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提高而變得更加嚴重。
未來,多晶產品生產商恐將無處容身,而向日葵正屬于其中一員。
由于光伏硅片行業屬于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生產設備是完全不同的直拉單晶爐長晶和鑄錠爐,想要切換軌道,由生產多晶硅片轉為生產單晶硅片,需要徹底的設備更換,以及大量的研發投入。
然而,行業遇冷,吳建龍對光伏產業不再有當初的熱情,向日葵似乎也已經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了。
首先,公司的研發投入越來越少。
財報數據顯示,近六年向日葵研發支出占收入比重在3%上下浮動,始終低于行業均值,近兩年研發支出更是分別同比減少29.04%和55.88%。
另外,以公司目前的資金情況,恐難徹底的更換設備。
2018年,在11.46億元的巨額虧損下,向日葵的所有者權益發生“斷崖式”下跌,家底被掏空的同時,其資產負債率飆升至87.84%,這使得一直高于行業資產負債率均值的向日葵,成為行業最高值。2019年3月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1.15億元,短期借款余額3.7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雖然盈利情況不佳、債務高筑,實控人吳建龍卻因套現腰包滿滿。
2013年2月,吳建龍辭去公司董事長職位,這項操作使其能夠在所持股份3年限售期滿之時,剛好滿足“離職后半年內不轉讓公司股份”的條件。
果不其然,2013年9月吳建龍就開啟了“收割模式”。兩年時間持股比例從40.98%降至15.79%,之后少量回升至17.37%,合計套現約25億元,被稱為“創業板套現第一人”。
蛻變還是掙扎
自身主業難以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吳建龍開始計劃轉型。
2019年,吳建龍將部分光伏業務轉入自己實際控制的聚輝新能源,同時將其妻胡愛與其子吳靈珂名下的貝得藥業裝入向日葵。
這一波買和賣對向日葵來說相當于一次主業置換,對吳建龍來說則是一次“價值刷新”。
2018年9月1日的收購報告書顯示,當時吳建龍欲以7.5億元作為貝得藥業的交易對價,未獲得證監會通過 ,在最新一份核查意見中,評估價降至5.92
吳建龍妻兒名下的貝德藥業能否能夠成為向日葵的救命稻草,其實還留有懸念。
貝得藥業的主要產品包括克拉霉素原料藥和拉西地平分散片,前者屬于低門檻的傳統化學法合成工藝,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許多小廠商也能進行生產,未來不可避免會產生激烈的行業競爭和低利潤水平。
拉西地平分散片作為另一個重要的業績增長點,競爭對手雖然不多,但分別為哈藥集團、康恩貝和葛蘭素史克幾家勢頭強勁的藥企。
雖然目前克拉霉素原料藥及拉西地平分散片尚未納入一致性評價范圍,但相關政策一旦發生改變,價格及毛利率可能發生大幅下降,2018年拉西地平分散片高達90.68%的毛利率能撐多久,成為貝得藥業能否挽回向日葵當前僵局的關鍵。
2019年7月13日(周六),向日葵公布半年度業績預告,歸母凈利潤預計盈利200萬元-700萬元,扭虧為盈的“功臣”卻并非新并入的醫藥業務,而是約為2400萬元的壞賬沖回。
7月15日,這份小幅盈利的半年報預告受到市場相對積極的反饋,止住了連續下跌的趨勢,當日股價漲幅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