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申報規模來看,國家電投、陽光電源成為最大贏家,入選規模均超過1.5GW,在光伏們的統計中,下表中十一家企業持有規模共計7.708GW,占比超過三成。
從企業性質來看,大型電力央企/國企仍是主力軍,尤其是廣州發展新能源與大唐。前者已在此前首批平價光伏項目中斬獲超過500MW的規模,而后者風電裝機超過8GW之后也在2019年將目光瞄準了光伏發電。
此外,陽光電源、通威等光伏企業也發力迅猛,不僅在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平價項目名單中收獲頗豐,在此次競價中同樣拿下不少份額。但從下表名單也能看出,光伏電站投資商梯隊已在逐步發生變化,此前裝機規模在一二梯隊的企業已有不少在逐漸退出或者減少投資規模。
注:上表中僅統計了普通光伏電站,未包含分布式項目。光伏們在進行統計的基礎上與部分企業進行了核實,但由于項目較多,可能存在一定疏漏,故以上數據僅作參考。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工作總體情況解讀,此次申報國家補貼競價的項目共計24.56GW,最終22.79GW進入2019年補貼項目名單,競價入選比例高達92.7%。
從申報情況看,前期工作準備情況、信息填報質量情況,協調電網企業、國土部門落實消納、土地等相關支持性文件情況,都是影響申報項目組織和競價項目入選的重要因素。
從省份來看,此次納入競價名單裝機容量最多的省份為貴州3.6GW,裝機容量超過3GW的省份有2個,為貴州、山西;裝機容量在2GW到3GW的省份有1個,為浙江;裝機容量在1GW到2GW的省份有6個,為河北、江西、湖北、廣東、陜西、寧夏。此前行業普遍看好的內蒙古、山東、江蘇等光伏大省卻并沒達到行業預期(詳情可參考查看光伏們此前報道《受限于電網調峰消納,中東部省份光伏裝機規模進入調控階段》)。
而從項目申報的計劃投產時間來看,90%以上的普通光伏電站擬投產時間基本上都在2019年12月。按照政策要求,逾期未全容量建成并網的項目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將降低0.01元/千瓦時;在申報投產所在季度后兩個季度內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
為確保收益率,大部分項目將力爭在年底前建成,由此可以預計下半年國內光伏項目的建設工期將非常緊張,預計從8月中旬起供應鏈需求將快速回升,支撐產品價格,到四季度甚至可能出現產品供應緊缺的情況。
此外,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預計2019年年內光伏項目建成規模在40-45GW,包括4.5GW平價項目,22.8GW競價項目,3.5GW戶用光伏項目,4.5GW扶貧項目,4.5GW領跑者項目,9GW(4.5GW左右今年并網)特高壓配套外送和示范類項目,能夠保障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合理規模,實現光伏發電產業穩中求進。
另外,已進入補貼名單的項目中,已并網項目容量為864.57MW,新建項目容量為21.92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