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技術 ? 正文

            SNEC梳理:160塊光伏組件大復盤之技術分析篇(下)

            核心提示:SNEC梳理:160塊光伏組件大復盤之技術分析篇(下)。
             上篇中,我們介紹了今年SNEC組件的兩大重要趨勢:400W+大功率趨勢和多技術疊加的趨勢,數十項“組件之最”,并附錄了50多家企業160多塊組件的功率、效率、尺寸等參數,請見:400W組件已成趨勢!SNEC梳理:160塊組件大復盤(上);在下篇中,我們主要通過從電池和組件技術兩大層面對上文表格中涉及的160多塊組件的信息進行梳理和分析。

            本篇對于各項技術都做了總結和概括,結合最新的市場動態和產能數據,內容更豐富詳實,即使是沒有參展的朋友,通過讀完此文也能掌握今年組件市場的發展趨勢。

            (一種設計很難只涉及電池或者組件一方的改進而不需要另外一方進行技術配合。為了方便閱讀,我們將下文所提及的技術分為電池技術、組件封裝技術和其他提高組件效率的技術。)

            image.png

            標準PERC電池組件與疊加不同技術后的功率差異

            圖源:IHSMarkit

            一、電池技術篇

            1、PERC

            無需多言,今年PERC電池已成組件的標配。在高效技術的驅動下,PERC已超過BSF成為了主流電池技術。在上文所列的162個組件樣品中,僅18個組件采用了多晶技術,其余均采用了單晶技術,而單晶PERC又占了其中遠超半數的份額。

            據業內相關統計數據,今年PERC電池的產能將逐步釋放,截止2019年底,全球PERC產能將達134GW(數據引用自《光伏變遷見證者》)。對于當前HJT、IBC等較高的轉化效率,有企業高管認為,未來三年內,基于⑴設備、材料等配套供應逐步成熟;⑵市場投資傾向于選擇主流、保守的產品;⑶PERC技術有進一步挖掘潛力這三個原因,行業暫無其它技術可以取代PERC成為主流。

            2、TOPCon

            SNEC2019中,采用TOPcon技術路線的企業主要有天合光能、協鑫集成、林洋、國電投、中來、尚德等玩家。TOPcon組件展出件數在10件左右。

            image.png

            在前期資本支出高、技術壁壘高、生產工藝復雜等幾個因素的作用下,N型電池技術難以為組件供應商提供具有價格吸引力的產品,因而阻擋了一部分投資者的熱情。但當前的大多數研究都表明,將應用在n型電池上的一種新技術TOPCon應用在PERC電池上并能實現大規模量產,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技術的突破口。因此有學者認為,PERC產線的下一步,即將轉向N型TOPCon技術。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不過在當前階段,TOPCon對于組件效率的提升似乎也并不明顯。今年,天合光能分別展示了其單晶PERC技術路線下和TOPCon技術路線下的組件,組件效率分別為20.4%和20.7%

            3、HIT、HJT、 HDT、 SHJ等異質結技術

            在今年SNEC的參展企業中,采用了異質結電池技術的企業主要有REC、晉能、鈞石、正泰、愛康、賽拉弗、東方日升、通威、嘉寓光能等企業,相比IBC企業的玩家增加了很多,與TOPCon技術勢均力敵。

            image.png

            受制于生產成本、國產化進度和市場競爭等幾方因素影響,再加上HJT產線不兼容性,無法通過現存的電池片產線改造升級而成,HJT的市場化進程在面對日前市占比達50%的PERC技術只能處于下風。但放眼未來,異質結電池也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主要選擇之一。

            公開報道進行研發或量產HJT電池的光伏企業超過20家,其中大多尚處于中試階段。通威稱,今年7月,其400MW異質結電池生產線將投產,并計劃明年擴大至1GW。東方日升計劃于2020年底前建造一座2.5GW異質結硅片制造工廠,另外鈞石、中智泰興、晉能等企業已實現HJT電池的量產。

            4、IBC

            在下表所列的企業中,采用IBC電池的有國電投西安電子、Sunpower這兩家企業,較為稀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對硅片的要求高、工藝流程復雜、同時成本非常昂貴,IBC電池成本是普通電池成本的2倍左右,這些因素大大制約了IBC電池的大規模應用。

            image.png

            N型電池是未來產業化高線電池的發展方向。一些實驗室正在測試 TOPCon+IBC電池的可行性,電池轉化效率預計達到25%以上。

            5、MWT

            對MWT(金屬穿孔纏繞,或稱為點觸式電極)這一技術仍在不斷深入研究的企業目前只有南京日托。據稱,早些年國內多數企業也對MWT技術進行過嘗試,最終選擇了放棄。

            image.png

            今年南京日托推出了一款高效MWT+蜂巢組件,主打MWT+半片技術,同時六邊形的形狀可以使硅棒有效利用面積增加17%,使相同單位面積上硅片成本降低了10%。

            6、鑄錠單晶

            隨著單晶顯現出越來越有傾軋性的市占優勢,多晶企業如何自處?答案就是鑄錠單晶。今年,鑄錠單晶在多家走多晶路線的企業中亮相,不輸與單晶的直面對壘。比如,阿特斯、協鑫、賽維LDK、騰輝等幾家企業紛紛展出了以鑄錠單晶電池片為基底的組件和以單晶PERC電池片為基底的組件對比,阿特斯鑄錠單晶組件功率可達430W。

            image.png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无码精品毛片波多野结衣_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_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_99re6久久在热线视超碰

            <mark id="60005"></mark>
                  <strong id="60005"><u id="60005"><form id="60005"></form></u></strong><strong id="60005"><pre id="60005"><xmp id="60005"></xmp></pre></strong>
                  1. <ruby id="60005"></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