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亨通光電就“自夸”得太不厚道,把同行中天科技給惹怒了。
5月22日晚,中天科技滿腹委屈的發布了一則《澄清公告》,而澄清內容,居然與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回答投資者提問有關。

前一天,《今日頭條》用戶“巴菲特讀書會周立秋”發布了《深度發掘亨通光電股東大會紀要》,文中提及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說,“中天的光棒和亨通是沒法相比的,亨通的光棒是沒有污染的,不需要污染物處理,而中天在污染物處理就需要大筆費用;還有就是低成本的,是他們所沒法相比的”。
此言一出,中天科技“暴走”了,不僅在公告中直言“與中天科技實際不符的情形”,更是對錢建林的回復逐句拆解,一一“回懟”,細致程度就差直接爆粗口了。
針對“中天的光棒和亨通是沒法相比的,亨通的光棒是沒有污染的,不需要污染物處理,而中天在污染物處理就需要大筆費用”。
中天科技指出,公司的光纖預制棒工藝是從日本日立電線引進、消化的國際主流技術,目前國際光纖預制棒巨頭日本信越化工、住友電工、藤倉、古河、印度斯特雷特及國內絕大部光棒制造商均采用同類工藝。即使亨通光電,其芯棒生產工藝也是采用同類工藝。該生產工藝是業界公認的主流技術,中天科技光纖棒環保處理費用合理。
針對“還有就是低成本的,是他們所沒法相比的。”中天科技從三方面給出解釋:
?。?)中天科技在工藝方向的成本優勢
中天科技光纖預制棒采用全合成生產工藝,從棒芯到外包層均在公司完成生產,減少供應商采購環節。
亨通光電光纖預制棒采用套管法工藝和合成工藝兩種路線。其套管法工藝所需套管占預制棒體積約90%,需長期向德國赫勞斯外購,可從海關數據查閱,受制于別人。
?。?)中天科技主要材料成本優勢
自2016年以來,中天科技光纖預制棒主要原材料四氯化硅價格呈下降趨勢,已下降約50%;而同行的另一種合成工藝光纖預制棒主要原材料八甲基環四硅氧烷價格上漲約85%。
中天科技積極探索光纖預制棒成本的控制,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建有四氯化硅工廠,有效地控制光纖預制棒生產成本。
?。?)中天科技光棒性能穩定,光纖成品率高
中天科技采用全合成光纖預制棒生產工藝,產品出纖率高,光纖主要參數優異,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去年也曾被“比較”
這并非亨通光電首次在股東大會上提及同業企業,不過措施并不激烈。
早在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亨通光電就曾毫不避諱的提及中天科技和長飛光纖,不過,彼時管理層的表述還較為克制。
據一名股東的股東大會紀要顯示,曾有投資者在將長飛光纖招股書中的光棒產量與亨通光電做對比。當時,財務總監蔣明回復稱,公司年報第一稿有提到光棒產量的數據,但長飛和中天都沒披露。
在被股東問及亨通光電和長飛光纖的技術對比,董事兼總經理尹紀成則表示,“技術上各有千秋”,“從技術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差別主要體現在效益和成本上,這些與內部管理有關。“(長飛)專注于光纖光纜,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做得更齊全一點”。
同行PK
事實上,在這個同行互道“傻逼”的年代,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冤家,企業之間的明爭暗斗更是被市場津津樂道的話題,如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賭約、360與騰訊的世紀之戰、馬云與劉強東的隔空互懟,都曾引發熱議。
不過,亨通光電與中天科技的“實名diss”在A股市場卻并不常見。
這兩家上市公司分別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上市,主營產品都是光纖光纜,同屬于光通信行業龍頭企業,市值相差不到30億元、規模體量及業績水平都較為接近,自然就成了投資者拿來比較的對象。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科技光纖有限公司則是是一家從事光纖生產的高科技制造商,處于國內同行前列并進入世界前十名,已成為中國移動、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省公司等集中采購主流供應商。
2018年中天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39.2億元,同比增長2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18.98%。同時,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19億元,同比增長63.4%,歸母凈利潤5.15億元,同比增長15.31%。
而亨通光電也是光通信行業知名的白馬股,其同樣主營光纖光纜的生產與銷售。主要從海外進口預制棒,并自主拉絲生產光纖,然后制造成光纜出售。
公司目前擁有6條拉絲生產線,生產光纖、光纜產品直接銷售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國內電信、廣電系統的客戶。
2018年,亨通光電實現營收338.66億,同比增長30.50%,歸母凈利潤25.32億,同比增長20.27%。
但2019年一季度,亨通光電業績略有下降,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凈利潤情況,均與中天科技相比遜色幾分,今年1-3月亨通光電實現營收67.99億,同比增長7.45%,歸母凈利潤4.57億,同比減少5.18%。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亨通光電還曾被自媒體質疑財務數據存疑,主要內容包括:
其控股股東亨通集團其他應收款對象與亨通光電的定增對象之間存在密切關系;貿易毛利率難以覆蓋資金成本,公司資金需求強烈的情況下,亨通光電仍預付大額款項給凱樂科技;募投項目的投資強度和開發目標未能夠達到計劃,有所放緩。
5月中旬,亨通光電曾對上述質疑集中澄清,指出公司定增方資金與亨通集團其他應收款無任何關聯,同時表示與凱樂科技是正常業務往來。
亨通光電指出,公司于2016年下半年開發了某央企集團單位專網通信設備的供貨資格與供貨渠道,并委托湖北凱樂科技代工。最終客戶為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中央企業的全資子公司;業務關鍵部件供應商由客戶指定,公司采購時以銀票預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