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出力不確定性影響負荷預測精度;
分布式光伏與集中式風電、光伏、水電疊加增加局部地區白天負荷低谷時段調峰難度;
局部分布式光伏電站高比例接入出現潮流倒送造成末端電壓波動。
針對以上問題,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各級電網調度機構有必要加強分布式光伏電站運行監測、功率預測、重點區域分布式接納能力評估等運行管理工作。為此,國家電網調度控制中心分別下發111號和121號文件,對分布式電站運行數據接入時間節點提出明確要求,同時針對地區電網新能源模塊功能規范給出指導意見。
國家電網調度控制中心于2018年08月13日下發調技[2018]111號文《國調中心關于加強分布式光伏數據采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2018年12月31日前應完成10kV及以上光伏接入調度自動化系統,2019年6月30日力爭在運220/380V分布式光伏電站數據接入,分布式裝機規模較大,裝機超過負荷1%的省地調應于2019年6月30日前實現分布式光伏電站運行監測和功率預測。
《通知》提出的分布式電站運行數據接入根據并網點電壓等級可分為10kV以上和220/380V電壓。10kV以上電壓等級分布式電站采用專網方式(有條件地區采用光纖專網,其它地區采用有線或無線搭建公網安全區)實現接入調度自動化系統。而220/380V分布式電站運行數據來源一般分為三類:一是營銷用電采集系統取自戶用智能電表;二是通過分布式電站與集中式電站的位置關系,選取大型地面電站作為樣板點,通過擬合折算方式獲得區域內所有分布式電站運行數據,大型地面電站作為樣板點需要優先計算發電效率轉換系數K值(大型光伏電站與分布式電站使用的組件類型及運維水平不一致,因此發電效率存在差異);三是設置分布式電站樣板采集點,借助紅外抄表儀和通訊管理機實現220/380V分布式電站逆變器和智能電表數據的無線采集,以樣板采集點實測功率數據推算全區域分布式電站功率數據,實現220/380V分布式電站運行數據接入。
而國家電網調度控制中心在2018年09月03日下發調技[2018]121號文《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新能源模塊功能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中,針對地區電網新能源模塊功能規范給出指導意見,要求新能源模塊建設應符合“源端維護、全網共享”的要求,實現與調度業務范圍內各系統和應用功能之間新能源信息資源的整合及數據、模型等信息共享。
《規范》中提到的新能源模塊包括基礎功能和拓展應用,具體包括綜合監測、運行分析、功率預測、承載力評估、運行控制、統計報表、數據管理和系統管理共八大模塊。每一個模塊的建設都非常重要,以綜合監測、功率預測、承載力評估三個模塊為例,建設情況如下
綜合監測依托電氣參數、網絡拓撲等模型參數數據和主站自動化系統、營銷用采系統、分布式電站采集和接入的遙測、遙信、預測、氣象等運行數據實現分布式電站的出力監測、狀態監測、氣象監測、對比監測、運行告警、智能預警、輔助決策等功能。
功率預測按照數據接入完整度和范圍的不同分為有運行數據支撐的單站標準建模預測、具備發電效率轉換系數K值的大型電站擬合預測和僅有基礎參數和數值天氣預報支撐的基礎參數建模預測,按照預測對象分為單個站點預測和網格化區域預測,通過對預測結果進行精度分析和適用性優選分析,形成唯一的最高精度分布式功率預測結果。
承載力評估作為分布式電站接入中壓電網的新能源并網審查和調度運行方式調整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包括熱穩定評估、電壓調整評估等若干項具體評價指標,用于監測電網運行風險和評價電網是否具備持續接入分布式電站能力。
不管是省級電網還是地級電網,新能源模塊的建設意義重大??蓪⒒A數據接入,實現電站規范化管理;運行狀況可以實時監視,解決分布式盲調問題;可預測電站未來的出力情況,提升負荷預測精度;有效評估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在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快速增多的情況下,電網的沖擊和挑戰也隨之而來,因此,新能源模塊建設尤為必要。
目前,已基本確定了“省級電力調控中心統籌,地市級電力調控中心建設”的分布式電站運行管理思路。國能日新作為電站運維管理先行者,不斷為客戶提供大數據綜合服務,依托豐富的電站運營管理和電網運行分析經驗,輔助地市級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實現調度管轄范圍內分布式電站運行數據采集、運行監測、功率預測及承載能力評估,形成以基礎信息管理和氣象資源信息為基礎,以功率預測、運行分析為核心,以負荷預測、電壓協同控制為主要應用的分布式電源調度管理系統,為做好新能源預測及評估工作,全力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