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光伏企業100強 我國光伏企業已打通整個太陽能產業鏈
光伏產業網訊
發布日期:2018-06-22
核心提示:
我國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先后超越西歐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設備生產國。據統計,2017年全球太陽能投資高達1608億美元,同比增長18%;而中國的投資額高達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8%。
我國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先后超越西歐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設備生產國。據統計,2017年全球太陽能投資高達1608億美元,同比增長18%;而中國的投資額高達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8%。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18年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明星行業將是太陽能光伏產業。


防患未然,發展問題鞭策光伏產業精益求精
近年來,環保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話題,全球氣候變化協定《巴黎協定》希望各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另有政治家表示,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對于地球整體溫度影響有限,“節能減排”是“偽命題”,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發展權利的控制與掠奪。但無論二者孰是孰非,發展光伏產業都是解決這些課題的關鍵因素與措施。
提到經濟運行,石油作為“工業血液”不得不談。2016年開始,受OPEC減產影響,國際油價開始緩慢上漲,但石油總體價格仍徘徊在每桶50美元以下;今年5月以來,隨著全球地緣局勢緊張度升級,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大幅上揚,短時間內漲破每桶80美元,高油價帶來的制造成本提升,進而催生的整體產業漲價潮不利于經濟發展。無論用短期還是中長期視角審視,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都是未來能源開發的重點方向。
困擾光伏產業大規模推廣普及的,除了發電效率以外,生產成本最為重要。據拉扎德(Lazard)最新報告測算顯示,基于一種叫做平準化發電成本(LCOE)的分析法,目前太陽能產生1兆瓦時電力的成本是50美元,相比之下,我國電力行業占比最高的煤炭成本為102美元。即使將夜晚、天氣等因素考慮在內,太陽能光伏的發電成本依然足夠低,如果儲能問題得到解決,太陽能光伏發電比例仍有大幅提升的潛力。
光伏產業含金量極高,除了上述因素,在創造就業、扶貧等領域作用明顯,所以在技術尚未成熟、成本沒有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政府扶持一直是這一產業發展模式的根本源動力,政府希望通過政策、補貼等帶動民間投資,進而發揮產業規模效應。這一結果使得產業出現產能過剩以及價格下跌,進而讓市場出現了惡性競爭,光伏產業重組整合潮流涌動,經過數年調整,目前行業已逐漸進入復蘇周期。我國已制定了光伏發電中遠期發展規劃,預計到2050年光伏裝機達到2000GW,年發電量2600TWh,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6%。
后來居上,全面領先的光伏產業鏈
無論是半導體還是光伏,原料都離不開硅。隨著IT、半導體和光伏三大產業的爆發,人類邁過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正快步進入“硅時代”。
雖然光伏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卻依然不能掩蓋這一產業的巨大優勢和潛力。太陽能主要分為光能與熱能,其中熱能的利用形式以太陽能熱水器和光熱發電為主,而光能則是通過光生伏特原理,通過光伏電池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即為光伏。光伏產業分為上游硅料、鑄錠、硅片環節;中游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以及下游應用系統六大環節,這些環節涉及企業數量依次大幅增加,整體產業鏈呈現金字塔結構。
在整體產業鏈中,硅料,尤其是高純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發達國家在高純晶硅技術方面對我國一直采取技術封鎖,硅料自給率低一直是我國光伏產業的薄弱環節。目前我國在高純晶硅領域已有突破,2017年7月,四川永祥5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開工建設,正為真正實現高純晶硅“中國制造”打開突破口。
硅片、電池片和電池組件是當前光伏企業的主要集中領域。當前已開發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有三種,分別為晶體硅電池、薄膜電池和聚光電池。其中,薄膜電池和聚光電池在技術層面仍需解決轉換效率低、衰減快和成本高的問題,晶體硅相對更被主流接受,在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光伏整體產業鏈中,下游的光伏發電系統和相關產品企業最多,這一環節將太陽能電池、蓄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等進行整合,以此產生電力。值得注意的是,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系統必不可少的設備,太陽能光伏產生的電力為直流電,逆變器能將其轉化為220V交流電,因此,逆變器效率的高低是決定太陽能電池容量和蓄電池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華為是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最高的企業,陽光電源緊隨其后,德國SMA和瑞士ABB分列三四位。
綜合來看,我國光伏企業已經基本打通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光伏產業離不開制造業體系,在規模效應與制造工藝提升雙重作用下,成本有望持續下降。
光伏產業二次爆發指日可待
太陽能熱水器是對太陽熱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如今,越來越多的光伏應用也正在走入尋常百姓家。對于這一現象行為,政府正予以大力支持,此前,發改委印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下調了2018年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正式成為可能。
另外,“光伏扶貧”正在廣大農村進行商用推廣,這一計劃希望在農村住房屋頂和農業大棚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在自用的基礎上,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雖然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投資回報周期長達數年,但這筆長期投資將會持續產生幾十年的穩定收益,同時促進節能減排和新農村建設步伐。
從長遠來看,核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在未來能源供給中將進一步提升,但考慮安全性、規模性和實用性,光伏顯然是重要選項。當前的光伏產業發展仍以政策推動為主,但可預見的,隨著轉化率不斷提升和成本逐漸下降,行業二次爆發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