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用地管理新辦法初稿已經對外征求意見利好農業光伏和光伏扶貧
光伏產業網訊
發布日期:2017-08-16
核心提示:
數周前,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等多個政府主管部門會同多家行業企業、機構就光伏電站用地政策的新管理辦法進行了討論。從目前的《關于促進光伏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用地的意見》初稿看,光伏用地根據項目類型的不同得到了不同的“對待”,農業光伏和光伏扶貧的用地政策將在一定條件下得到“松綁”。
數周前,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等多個政府主管部門會同多家行業企業、機構就光伏電站用地政策的新管理辦法進行了討論。從目前的《關于促進光伏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用地的意見》初稿看,光伏用地根據項目類型的不同得到了不同的“對待”,農業光伏和光伏扶貧的用地政策將在一定條件下得到“松綁”。
從宏觀來看,光伏發電規劃要符合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農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此外,管理的基本紅線“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仍然將嚴格執行;光伏電站中的變電站、管理中心、集電線路、場內道路用地等也將要獲得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此次新編制的光伏發電健康發展用地意見文件,主要是針對農牧漁業光伏復合項目和光伏扶貧項目的用地政策調整,其余光伏項目用地仍將要求嚴格執行國土資規【2015】5號文的規定。
光伏扶貧作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光伏方陣如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在不影響種植、養殖等生產條件的前提下,是可以不改變原用地性質,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時做出標注即可。此外,村級光伏扶貧項目的變電站、管理中心、集電線路、場內道路用地,雖然也要走建設用地審批,但各地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要重點保障。
隨著西部地區棄風限電狀況持續未得到緩解,中東部地區的光伏規模持續增加,在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7-2020年分年度指標規模方案中,東北及中東部地區的規模占總規模的70%左右,而這些地區的荒地總量無法支撐如此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建設,勢必要與農業、漁業等領域相結合。在農牧漁業與光伏結合的項目管理中,此次相關部委也沒有再進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而是采取由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商同同級的農牧漁業、能源主管部門,在保障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制定出本地區的農牧漁與光伏相結合的認定標準,只有符合標準的光伏項目,其光伏方陣可不改變用地性質,只需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時做好標注即可。
在近日召開的南京“水面光伏電站建設交流會”上,國土資源部土地規劃院地政研究中心的姚麗主任也提及了由各省相關主管部門制定該地區的農業光伏用地管理細則。數月前,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崔瑛在一次講話中也提到了,目前國土資源部2016年衛片執法監察工作中,“有關司局正在研究完善光伏項目用地政策,可能涉及政策調整。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暫時不在土地衛片監察信息系統中填報。”
雖然放開了針對農光互補等類型電站的管理,但主管部門如果發現項目方沒有按照標準實施,出現拋荒、撂荒情況,或者農牧漁業產量未達到當地認定標準,當地市縣主管部門可責令業主方整改到位,如果整改不到位,主管部門將情況上報至國家能源局,項目投資主體將被納入到能源失信主體名單,或將遭受非常嚴格的懲戒。
不管哪種類型的項目用地,在使用中硬化地面、破壞耕作層的部分,還是要按照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否則將按違法用地查處。此次文件中還強調了,如果項目推出時,用地的項目業主要將土地恢復原狀——或許部分的電站基礎安裝方式將受到限制。
據悉,多家機構和企業就該文件初稿提出了意見,《關于促進光伏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用地的意見》正式文件將于不久后正式下發。在此需要呼吁的是,雖然各部位經過超過一年的溝通、協調,推動了光伏用地的管理方式變化,但光伏企業要嚴格自律,不能抱著打擦邊球的心態去做電站,否則最后受傷害的還是中國的光伏發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