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兩重天下的分布式光伏將走向何方?
光伏產業網訊
發布日期:2017-08-01
核心提示:
近日,在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及業內機構光伏們聯合主辦的“2017分布式光伏嘉年華”論壇上,業內人士普遍看好分布式光伏的未來。但也有相關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分布式光伏補貼下調的可能性很大。
近日,在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及業內機構光伏們聯合主辦的“2017分布式光伏嘉年華”論壇上,業內人士普遍看好分布式光伏的未來。但也有相關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分布式光伏補貼下調的可能性很大。
據悉,目前分布式光伏在新增裝機中的占比已從2016年上半年的10%躍升到今年上半年的接近30%。因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方便使用等特點,分布式光伏是將光伏發電間歇性與用電消納峰谷性最優利用的形式,同時也還能解決電力在升壓和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電站新增規模為711萬千瓦,同比增長了2.9倍。從工商業屋頂到戶用分布式,分布式光伏發電已真正進入到發展的快車道。但在快速發展之余,“分布式光伏的補貼”仍是業內關心的熱點,下半年下調雖是預測,但也是一個信號。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推廣與創新,安裝成本的下降,分布式光伏補貼下調的風險也在加劇,在年底國家極有可能會出臺限制性的措施。
當前分布式光伏發電執行的補貼政策主要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中的規定: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
這一補貼政策推出至今已近4年。此前,分布式光伏由于并網難度大、配件質量風險高、融資難等瓶頸而進展緩慢,但從2016年開始,其裝機速度顯著加快,尤其今年更是高歌猛進。
這期間,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已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下調了0.15元、0.13元、0.13元,而分布式光伏項目依然保持每千瓦時0.42元的電價。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補貼下調的確有可能被列入議事日程。
隨著分布式規模的增大,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隨之凸顯。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副調研員金磊表示,關于分布式光伏的良性模式和循環機制還有待建立和健全,如商業模式的探索、農村電網的改造、變電站的設計等,以及產品是否與分布式相適應,包括儲能的介入都有待完善。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分布式光伏市場正逐漸走向成熟,融資環境的改善、企業重視程度的增加以及行業運營經驗的完善,都為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但同時,行業短板也有待拉長,還需要各方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