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市場:“630”遞延2GW+領跑者5.5GW+分布式3GW
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即市場需求的減少。但綜合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市場需求并沒有明顯的下滑趨勢。
首先,過去的這波“630”搶裝潮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并沒有全容量并網。去年的“630”搶裝潮從1月份便已經開始,而今年伊始,投資者認為先期下發的18.1GW指標大多已用完,搶到指標的可能性不大。但是2-3月份逐步落實的超10GW的增補指標,重新啟動了國內的搶裝潮。
所以,今年的“630”從4月底上海SNEC展會之后才真正開始。“一個半月的時間搶裝了15GW左右,全部并網說實話不現實。”某光伏電站投資商透露,“很大一部分電站只能選擇先并網一部分,如10MW電站先并網2MW,剩下的8MW放到‘630’之后??紤]到時間短、供貨緊張等既存的困難,地方電網大部分也都給通融通過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員王斯成接受媒體采訪時預計,“630”遞延的未并網電站容量大概在1~2GW。
這就造成了今年的“630”需求實質上遞延到了7月。一位長期和某品牌組件合作的投資商表示:“按照去年情況,6月15日后組件廠的訂單會較大幅度地下降,發貨價格也會隨之松動,但今年6月30之后,組件仍是供不應求,整個三季度的組件產線都處于滿產狀態。”
據了解,各組件廠家7月份的訂單都有相當部分用來滿足“630”延續需求,部分光伏逆變器廠家目前亦是忙于“630”遞延項目的出貨。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政府層面并未明確“630”未足額并網的處理辦法,所以這些遞延項目是否能夠落實指標,還有待觀望。河北能源局7月11日就調減了22個未如期或全容量并網項目指標,共計109.5MW。河北之后,不排除部分省份跟隨調減的可能。
8~9月企業產能將主要用來滿足第二批領跑者5.5GW(9月30日之前并網)的需求。加之今年一路高歌猛進的分布式光伏,包括光伏扶貧,參考第一季度裝機數據,三季度分布式市場規模至少會有3GW左右的需求。
綜合來看,考慮部分已出貨的領跑者項目等,三季度國內市場的組件需求至少會超過9GW。
2、國際市場:美國“201”訂單+歐、印裝機旺季9月底出貨
與此同時,三季度國際市場需求也比較強勁,特別是美國市場受“201”調查預期引起的避稅囤貨,使美國組件需求短期陡增。
今年4月底,美國Suniva向美國國際貿易局(ITC)提出201條款中產業保護的請愿,要求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申請第一年終端產品組件定為0.78美元/W,電池片價格為0.40美元/W。ITC預計將于9月22日公布損害判定結果,并在11月13日前提交總統特朗普于60天內審批是否實施。為了避免可能的損失,美國光伏電站投資商11月之前到港的急單涌現。
由于美國本身存在的雙反稅率,進口美國的組件訂單無非三種渠道,一、海外電池+海外封裝,無稅發美;二、臺灣電池+海外封裝,臺雙反稅率發美;三、中國大陸電池+中國大陸封裝,大陸雙反稅率發美。
市場反饋,6月第一周,美國201調查恐慌性搶貨開始,市場需求激增。這波囤貨潮首先引起國外工廠的訂單大增,在馬來西亞的工廠,最近的對外出貨主要用來滿足美國市場的訂單。
而第二種和第三種渠道是否可行,主要取決于美國光伏電站終端用戶的價格承受能力。如果組件價格在0.4美元以內,第三種渠道基本沒有操作空間。這種情況下,利好于雙反稅率上的優勢,6月第二周臺灣電池需求開始瘋漲,硅片供不應求,進一步將需求傳導至上游,價格上揚。
從組件廠家獲悉,目前美國用戶能承受的組件價格在0.45美元甚至更高,以此價格中國大陸廠商亦可加入爭搶美國訂單。
“雖然還不清楚總統在11月13日之后的哪天來簽署決定,但是若11月13日前清關就可以避免執行新關稅,考慮海運、清關等時間,留出四十天左右是正常的,所以美國訂單9月底之前從中國發貨是比較安全的。”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囤貨需求至少會持續到三季度末。
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市場的搶裝容量至少在6~7GW。此外,8月之前還是歐洲市場的傳統旺季,當地第一大組件廠SolarWorld已申請破產,本地供貨能力大幅下降;印度以及其他新興市場自5月后也陸續進入需求上升期。
3、國內外需求強勁多晶硅片價格應勢上漲
受到國內630遞延、領跑者、分布式等大量需求,以及美國囤貨急單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刺激,6月底占全球多晶硅片供應量20%的龍頭廠商多晶硅片應勢上漲0.16元/片,其他主要供貨商紛紛跟進,導致電池片價格不降反升。
從相關知情人處獲悉,多晶硅片價格上調,一方面是國內外強勁需求的刺激;另一方面大部分組件企業之前的原材料只準備到6月中旬,沒有預期到630后強勁的市場需求,致使原材料短期供不應求。
與多晶價格應勢上漲不同,部分單晶廠商卻下調了價格。6月中旬隆基樂葉率先下調單晶硅片價格2美分,單片價格依厚度不同降至78至80美分。集邦分析師認為,之前單晶價格持續高位有降價空間,此外“630”后續容量中以多晶為主,單晶主動降價以爭搶市場份額。但是隨著領跑者基地的啟動,單晶的降價幅度并不會太大。
基于國內外需求和短期供給變化不大等因素,三季度組件價格下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根據GTMResearch的最新報告,盡管年增長放緩,但2017年全球將部署超80吉瓦的太陽能容量。
2015-2022年全球太陽能需求
4月,GTM已預測2017年全球太陽能需求有望高達85GW,但是在最新的報告中將上述數據下調至84.1GW。
報告指出,今年三季度將拍賣9.6GW太陽能容量。
目前,GTM正在跟蹤全球已宣布和已確認的17.4GW太陽能拍賣,其中占最大比重的8.1GW來自歐洲,而南亞以5GW占第二大比重,由印度的國家太陽能計劃引領。
法國、荷蘭和愛爾蘭預計推動歐洲的未來需求。
2017年二季度全球太陽能容量拍賣
隨著更多國家采取拍賣機制來分配容量并降低關稅,而且通常不需要提供補貼,拍賣的數量預計繼續擴張。已經有48個國家采取拍賣策略,另外有27個市場正考慮或計劃這樣的政策。
GTM太陽能分析師BenAttia表示:“包括德國、日本和英國在內的成熟太陽能市場已采用競爭性采購作為一個市場機制,從而補救補貼預算赤字、市場飽和、規??s減、電網平衡問題及高成本。”
“高速增長的市場,如印度和墨西哥,也采用同樣的機制來作為規模擴大的引擎,集中分配項目,提供信貸及購買保障或保險,并創造一個低成本、無補貼的大容量系統。”Attia補充說。